吊床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吊床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叶家山曾侯家族墓地曾国的族属_[#第一枪]

发布时间:2021-06-07 15:36:36 阅读: 来源:吊床厂家

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,发现墓葬65 座,车马坑1个。出土陶、铜、瓷、玉石、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,其中青铜器达325件,不少铜器上铸有“曾侯”及“曾侯谏”的铭文。发掘者从出土器物断定,此墓地时代为西周早期的曾侯家族墓地。这个断定是可信从的,它是两周时期所发现最早的曾侯国遗存。此前有关曾国墓葬及曾侯铜器,时代早的只到西周晚期,晚的则到战国,如1932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散堌堆出土的两件曾姬无鄦壶,1978年在随县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。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。1976年在湖北京山苏家垅发现的曾侯墓,从出土铜器断定,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墓葬。叶家山墓葬比苏家垅的要早200年左右。所以这一发现,对研究曾国史的意义甚为重要。

叶家山曾侯的曾字作形,古文字学家们皆隶定为曾,认为是曾字的古体。曾与缯、鄫是通用字,故文献中的鄫即曾,亦即铜器铭中的。从叶家山曾侯墓地发现前,在湖北省西北到河南省的西南的南阳地区,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,西周时期曾国应是在这个地区。从叔姬霝簠(或称曾侯簠)、曾子原簠及曾姬无鄦壶看,西周晚期的曾国应是姬姓国。叶家山家族墓地的曾侯,是西周早期曾国君家族墓地,其姓氏仅从铜器铭文还不能说这个曾国就是姬姓。叶家山墓地除大墓里出土的有铭铜器为曾侯所作外,在其他墓里出土铜器上所见的族徽有16种之多。据报道,这16种族徽中,绝大多数是都见于商代,有些是商代特别活跃的大氏族,如(或释析子孙)、(冉)、戈、吴(作形,应为子字)、鱼、守、亚离(亚禽)、(朿)、、鸟(亚俞)等(参见《殷周金文集成》)。这些族徽所显示的氏族,应是商代的氏族。有这样多商代的氏族聚集在这个曾侯的周围,这个曾国同他们应是有较为深厚的关系。在西周早期同商代的十多个氏族有着深厚关系的诸侯,只有他是商代的一位诸侯,方能具有这样的关系。而在墓底铺朱砂、随葬铜器的觚、爵酒器也具商人风气,这进一步显示他同商代的联系。在商代也确有个曾国。在殷墟甲骨文里这个曾国的“曾”字与叶家山墓铜器铭中曾侯的曾字字形相同,所在地理位置也大致相同,所以我认为叶家山所埋葬的曾侯应是商代曾国的后裔而受封于周者。

商代曾国的地望,从它配合武丁用兵南方的战事可推知,武丁南征有卜辞云:

乙未【卜】,贞立事【于】南,右从【我】,中从,左从曾。 《合集》5504

乙未卜,贞立事【于南】,右从我,【中】从,左从【曾】。

《合集》5512两片甲骨上的卜辞同文,但都有残缺,而所缺部分不同,参照两片甲骨上的两条卜辞可互相补上所缺的字,而成一条完整的卜辞:

乙未卜,贞立事于南,右从我,中从,左从曾。

即与,即举。《水经·江水注(三)》“举水出龟头山”,《括地志》“龟头山在麻城县东南八十里,举水所出 。”李学勤先生说“与(举)和曾是商朝南土的两个封国。湖北枣阳、随县、京山到河南西南角的新野,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。与(举)应在汉东举水流域,卜辞的曾国当在这一范围内”( 李学勤:《盘龙城与商王朝的南土》,《文物》1976年第2期)。李先生指出商代的举国在汉东举水流域、曾国在枣阳、随县、京山范围内应是合理的。叶家山铜器的曾侯就应是配合武丁南征的这位曾国的后裔。

商朝被灭亡后,“小邦周”对“大邑商”的贵族采取拉拢、怀柔政策,《尚书·多士》与《多方》两篇文诰就是周人实施这种策略的记录。在考古学上,如《史牆盘》所载商朝的微氏归周情况:“武王既 殷,微史烈祖廼来见武王,武王则令周公舍宇于周。”此盘是西周中期微氏所铸造,是商灭后微氏家族归顺新王朝,并一直作官,就是一例证。

地处鄂西北地区的商代曾国,已是商朝的边境地区,所以此曾国不大可能是商王族子弟所封的国家,而应是一异姓方国。从古文献记载,曾国是在夏朝就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,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太史公曰: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、有扈氏、有男氏、斟寻氏、彤城氏、褒氏、费氏、杞氏、缯氏、辛氏、冥氏、斟氏、戈氏。”司马迁说的“其后分封,用国为姓”的“其后”是禹后,而非夏朝被灭后商代的分封。所以杞、缯两国,应是夏代建立的同姓诸侯国。随州今虽属湖北省,却是同北边的河南省南阳地区同处一域,而南阳地区是夏人的发祥地之一,本是夏人的势力范围,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曰:“ 颍川、南阳,夏人之居也。夏人故尚忠朴,犹有先王之遗风。……南阳,西通武关、郧关,东南受汉、江、淮。宛亦一都会也。俗杂,好事业,多贾。其任侠交通颍川,故至今谓之‘夏人’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亦云:“颍川、南阳,本夏禹之国。”考古学上,在鄂西北地区,已发现多处属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存,最南到湖北江陵县城西的荆南寺遗址,何驽先生指出,在该遗址出土的四组陶器中的A组陶器,具有浓厚的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陶器风格,是受其影响产生的一组器物(何驽:《荆南寺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分析》。《考古学研究》(二)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)。可见夏人在鄂西北的势力已非一般。南阳、鄂西北同夏人有如此深厚关系,所以桀失败后“南迁”经鲁(《逸周书·殷祝解》。按:鲁即河南鲁山)、历(厉)山(历山 即随州厉山)南逃,从汉水,“与妹喜同舟浮江,奔南巢而死”(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。说见杨升南:《汤放桀之役中的几个地理问题》,《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》,1985年)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所记载及考古学上发现的鄂西北、南阳与夏人的关系,说明甲骨文中的曾国,应是商人对夏代曾国的继封。商人先于周人采取“以夷治夷”的策略,用以稳定被亡了国的夏遗民。

随州地区西周早期的姒姓曾国的地盘,从西周晚期的《曾侯簠(亦称《叔姬霝簠》)》推测,大致在西周晚期就被姬姓贵族所占据,姒姓曾国被迫迁出。姒姓曾国大致被分成两支外迁:一支向东,进入今山东省境内。《春秋》僖公十四年:“夏六月,季姬及鄫子遇于防。使鄫子来朝。”鄫子指鄫国国君。这个鄫国是姒姓,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一年:“卫成公梦康叔曰:‘相夺予享。’公命祀相,甯武子不可,曰:‘鬼神非其族类,不歆其祀。杞、鄫何事?相之不享于此久矣!非卫之罪也。’”相是夏朝的国王,启的第四代孙。《国语·周语(下)》周灵王太子晋说“有夏虽衰,杞、鄫犹在。”杜预注:“杞、鄫,二国,夏后也。”是文献中记载的姒姓鄫国在春秋时犹存,鲁襄公六年(前566年)被莒国所灭。此鄫国的地望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,苍山县西稍北;一支西迁。2008年7月清华大学获赠一批战国竹简,其中有简文记载:“周幽王娶妻于西申,生平王。王与伯盘逐平王。平王走西申。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,申人弗畀。缯人乃降西戎,以攻幽王,幽王及伯盘乃灭”(李学勤:《清华简<系年>及有关古史问题》,《文物》2011年 第3期)。西申在陕北,地近安定(蒙文通:《古史甄微》,《蒙文通文集)第二卷第72页,巴蜀书社1993年)。申不是南阳的申而是西申。与西戎联合攻幽王的缯当与西申、犬戎相近。此缯(曾)人可能是周人封姬姓子孙于鄂西北时,被迫迁出原地的姒姓曾人的一支。

从上述,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埋葬的曾侯,应是夏代延续下来的姒姓诸侯曾国后裔。

气溶胶发生器批发

小型自动喷砂机

液压扳手